切换到宽版
走进非洲,爱上非洲!·社区工具·查看新帖·设为首页

新华非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华非洲网 社区论坛 论坛社区 走进非洲 社会人物 老人回忆对阿尔及利亚援助时当地人民对中国人态度变化过 ...
查看: 9306|回复: 0

老人回忆对阿尔及利亚援助时当地人民对中国人态度变化过程的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1-10-28 18:35:45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表弟是从事销售员工作的,他是一个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私营的液化罐工厂的销售员,负责向各种用得着的地方推销液化罐。他工厂里有一个老同事,今天六十整了,是负责液化罐的安全检查的。有一次我去我表弟那里串门,到他工厂里面坐坐,见到了那个老人。我表弟给我们做介绍以后,我们就开始漫无目的的闲聊开来。他就给我讲,他当年二十出头的时候,是中国援助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北非国家(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阿尔及利亚的援助队施工人员,他当时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做建筑工人。
  
  我就首先问他,现在网上有很多人说中国当年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不惜血本不计回报的,完全就是不要回报只往外扔钱,是这样的吗?那老人则说:“具体阿尔及利亚当时回报给我们什么,当时我刚去的时候不知道,但是在那边干了两三个月以后,有一次听一些领导说过,阿尔及利亚好像给了我们中国一些造原子弹的原料做回报,我们不是白白给他们干活。”(注:这就完全证实了我曾经听说过很多次的关于中国当年对外经济援助是为了找造原子弹用的“铀”的“找铀论”!铀是造原子弹的重要原料,当初因为1950年代中国进行核武器制造试验时,都是苏联在提供给我们铀,苏联是多铀国,当时中苏联盟关系看上去也还非常牢靠,所以似乎中国不用担心铀缺乏。结果1960年中国和苏联彻底闹翻决裂,翻脸成为死仇大敌,苏联不仅不往中国派专家了,铀也不给中国一丁点了,怎么办?!两个办法解决!第一个办法是早就“未雨绸缪”好了的,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全民大炼钢铁”,现在的中国官方历史教科书已经彻底的否定批判了当年的做法,可是当年“大跃进”可不仅仅是“全民大炼钢铁”,还“全民灭四害”“全民种棉花”等等等等,还有一个“全民”就是“全民找铀”,这个“全民找铀”就是发动每一个普通的公社社员去寻找铀,但凡能够有一点条件的公社都要去发动社员去满山遍野的找铀!不要说这种做法没有用,事实上,两年之后的1960年,中国和苏联翻脸决裂之后,中国在接下去的4年里面,能够造出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铀当中,有一部分就是两年前1958年“大跃进”“全民找铀”的结果,这一点就算是所谓“改革开放最前沿”也是“批判过去计划经济年月最前沿”的广东省卫视做的《解密档案》节目里面,在做到中国造原子弹这一期时,也是承认“大跃进”的“全民找铀”对中国原子弹制造的贡献的;第二个办法是1960年以后开始的,那就是通过“对外经济援助”在“全世界找铀”,中国当时对亚洲非洲一系列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既是为了获取他们对中国的支持帮助,使他们能够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意共产党政府应该取代蒋介石政府在国际社会上代表中国,能够在1971年“将中国放在轿子里抬进联合国”。同时对外的经济援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找铀,亚洲和非洲的不少国家,都是富产铀的,尤其是非洲,无论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北非,还是豪萨族等黑人的尼日尔贝宁等的西非,还是讲斯瓦希里语的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黑人和阿拉伯人、印度人等混血的东非,都是富产铀的!而原子弹对于非洲人来说,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造出来的,使用原子能来发电做能源,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非洲来说也是如同说梦话,所以铀当时对于非洲来说是几乎没有一点用的。而对于当时面对着苏联和美国的双重军事威胁,与美国和苏联两个世界超级大国都是死仇大敌,北方和西方受着苏联威胁而东方和南方受着美国威胁的中国大陆来说,当时却是继续马上立即就造出原子弹以喝阻和吓退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威胁的,所以铀对于中国来说当时是弥足珍贵的,所以中国急需铀而非洲想要基础设施,所以中国给非洲造房子造体育馆造文化中心造政府办公楼,而非洲则允许中国在他们国内采集铀,然后把对他们当时来说没什么用的铀带回中国,让中国能够拥有足够多的可以造原子弹的材料)
  
  我继续问那位老人,当时阿尔及利亚人对中国派到那里的经济援助人员是怎样的态度啊?那位老人说:“阿尔及利亚人当时是非常热情的欢迎我们,真的就把我们当成是救命恩人一样感谢。阿尔及利亚的农民为了感谢我们派去的医疗队给他们治病,经常把家里的羊全杀了做一桌宴席给医疗队吃。城里的阿尔及利亚市民为了感谢我们的施工队建体育馆,每天中午工休时候都有好多人跑到工地上给我们送饭送水,还有很多人唱歌跳舞,跳的都是传统的民族舞蹈,我们整天工作的都很欢快!”
  
  那老人接着还说了一段话;“说这个其实也不用不好意思了,当时好多阿尔及利亚的老大爷都把自己的女儿主动的往我们身上送,不光是给我们施工队的送,更给那些在农村看病的医生大夫们送,好多这些姑娘都还没结婚呢,但是人家老大爷说什么也要送给你。那些姑娘自己也都愿意靠上中国工人,你不搭理她们她们也不在意,缠着你们就不放!她们觉得中国人都是大英雄,对阿尔及利亚对整个非洲的帮助是那么大,她们觉得既然没有什么好报答的,就唯有用身体报答!我们一开始当然都是坚决不碰她们的,总觉得听从毛主席的革命号召才到的非洲,怎么能够沾人家非洲姑娘的便宜呢?后来一天天一日日的,我们中有的实在是挡不住那些姑娘的纠缠,到底是出了事了,人家姑娘肚子大了,这怀孕了咋办呢?我们一开始都为那些闯祸的工友担心,怕他们受领导处分。领导一开始也是火大,批了他们一顿,然后带着他们到那些阿尔及利亚姑娘家里道歉,还说孩子生下来一定中国施工队出钱养。没想到那些阿尔及利亚大爷们反而埋怨我们的领导,说他女儿能有幸怀上中国人的孩子真是幸运,他整个家族都感到高兴,这是多美的事儿啊。你这些领导瞎干预不让,这不是瞧不起我们阿尔及利亚人吗?这不是说我们阿尔及利亚姑娘配不上你们中国人吗?你们对我们再好也不能瞧不起人啊。我们那些领导们就解释说不是瞧不起,是中国工人必须要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而且这里面有的中国工人在国内都有老婆孩子了,在阿尔及利亚再生下孩子回国后咋办,家庭不就破裂了吗?结果阿尔及利亚老大爷还是不答应,说这孩子我们阿尔及利亚人自己养,一直养到大也不用你们中国施工队给一点钱,养大了这孩子也不会去中国找他爹的,绝对不给你们添麻烦,你们在中国的家根本就不知道你们在阿尔及利亚有孩子,怎么能够破裂呢?我们的姑娘能生下中国人的孩子我们感到荣幸,怎么能让你们养呢。我们那些领导没办法,也就同意这么办了。从那以后我们的领导再遇到这种事全都不管了,一概都是生下孩子交给阿尔及利亚人养,给钱如果阿尔及利亚人收中国施工队就给如果不收就不给,而中国施工队也再也不管我们跟阿尔及利亚姑娘平时到底干什么了。”(中国施工队和整个中国经济援助团队放弃了对手下工人和医生等队员与当地女性性生活的管制,这个现象很可能在20世纪60和70年代这十几年间,在当时整个非洲的一种普遍现象。那个写小说《活着》的余华不是说过吗,他说2005年他余华在法国巴黎参加一个国际作家交流活动的时候,见过一个非洲西非国家几内亚的黑人女作家,那个西非几内亚黑人女作家给他讲了一个六七十年代几内亚的笑话,说“中国人给我们的粮食种子多,不如中国人给我们姑娘们的种子多”,然后哈哈大笑。与当时中国大陆国内严格的性生活限制和管制,对婚外情的彻底否定和坚决打击不同,在非洲,由于当地的姑娘愿意对中国人主动献身,她们的父亲又都愿意独力承担对生下来的孩子,也就是他们的孙子孙女们的抚养义务,而且还不会让生下来的孩子回中国给中国援外人员的家庭找任何麻烦,所以中国援外工作队的领导们对中国援外人员的性生活的管制和限制很快就彻底结束了。中国援外人员在非洲开始过起了与在国内时性生活管制极严的状况完全不同的,经常发生的婚外情和性生活上相当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又问我表弟的这个老同事,后来怎么样了?那老人对我说:“后来我在阿尔及利亚一直干了整整23年,到了1985年就呆不下去了,只好回中国了。其实我们是被赶回中国去的。到了70年代末的时候,咱们国家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当时我觉得这也是对的,是该好好的提高一下物质生活水平了。可是这一变,咱们国家生产的对外贸易的商品的质量也跟着越来越差了,跟以前毛主席活着那会子的质量差了远了去了。咱们卖给阿尔及利亚的胶鞋,在60年代的时候卖给他们后他们一用就能用十几年,到了1980年再卖给他们胶鞋,他们买了去一用用半年一年就坏了。自行车在毛主席活着那时候,卖给阿尔及利亚人,他们买了十几年也不掉一次链子,从1978年以后卖给他半年掉三次链子。还有什么缝纫机,什么手电筒,全都比以前容易坏,质量一下子掉大了。我们施工队工人也都干活越来越不仔细,工期越拖越慢。那些阿尔及利亚姑娘都不愿意主动投怀送抱了,她们都不愿意陪我们了。我们十几年了一直都跟她们在一块的,后来就受不了了,主动离开工地到她们家里去找她们去,还要她们陪我们。人家以前是主动自己愿意陪的,那是自愿当然无所谓,现在人家不愿意了不自愿了,你还非要人家去陪,这不是强奸吗?人家阿尔及利亚人当然不愿意了,接着就急眼了,她们的爹和叔叔们拿起木棍子就朝我们砸,我们跑回来之后他们还不解气,又跟着追到我们的工地旁边,冲着我们扔石子扔木头,砸我们不说还骂我们。我们在阿尔及利亚生活了20年,阿拉伯语多少会一些,一听就明白再骂我们是驴子和野狗。后来我们在工地里面一出头就挨石子砸,一出门就被人骂,实在是呆不下去了。再后来我们这些国家中央政府派去的经济援助队就解散了,1985年全都回国了,再去阿尔及利亚的就是公司企业的人了,是去做生意做买卖,没什么国家政府的援助队了。再后来我们国营的大企业1998年被朱F基搞倒闭了,我下岗了,儿子闺女挣钱不够养我的,我就跑到这私营小厂培训培训,就干这个(液化罐安全检查)了”
  
  与这位大爷聊了半天,聊完之后我在想,关于阿尔及利亚等非洲人民对中国经济援助人员的态度的急剧转向恶化敌视这一问题: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让阿尔及利亚人民,让整个非洲人民,甚至让全部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人民都感到极度失望,使得中国与阿尔及利亚、非洲甚至整个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出现了相当大的裂痕,中国与包括非洲在内的整个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在不断走向疏远,产生了巨大的隔阂和距离感,这是不争的铁一般的事实;另一方面,整个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放弃他们在1960-----1970年代时的那种对美国、对欧洲和对整个西方发达国家世界的那种强烈的对抗感和敌视感,开始重新的向美国、向欧洲、向整个西方发达世界摇尾巴求媚献媚(当然中国大陆也一样在这几十年间里重新向整个西方发达世界摇尾巴求媚献媚),恐怕也是不争的铁一般的事实!现在,坦桑尼亚的国家历史教科书中抱怨以前的尼雷尔总统跟美国的关系搞得太差,说当初坦桑尼亚不应该与西方世界搞得那么差的。阿尔及利亚的新闻媒体也一样在抱怨六七十年代时不该跟美国和西方关系闹得那么差,说当时阿尔及利亚“没有能够充分的理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投资的极端重要性,做出了错误的战略抉择”,贝宁和刚果(布)的历史教科书中更是如此。
  
  现在,全世界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在抱怨他们过去的执政者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时跟西方国家的关系搞得太差,现在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在拼了命的修复与西方世界的关系,都在努力的向西方国家献媚讨好,都在拼了命得向西方赔礼道歉。全人类到了一个极其悲哀悲惨的时代,受到极大伤害和极大侮辱的,又何尝仅仅只是一个中非关系,仅是一个中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援助队所受到的态度变化问题呢?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希望,好像曾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身上闪烁过,但很快又突然消失了一样,那希望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到底何时能够复明,又何时能够重现呢?谁来拯救第三世界,谁来拯救发展中国家,谁来??!!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Copyright ©2011 xxx.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2008728号-19

回顶部